軍民魚水情誼深 湖南、福建一家親——道縣赴福建省長汀縣尋找老紅軍余馬木家鄉
2019-07-21 00:08 來源:道州新時空
原標題:軍民魚水情誼深 湖南、福建一家親——道縣赴福建省長汀縣尋找老紅軍余馬木家鄉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陽歐榮 馮正春 齊西秋 蔣仁春)7月7日至10日,為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長征精神,更好地完善長征時期因傷留在道縣,傷好后積極參與道縣農民抗日武裝的老紅軍余馬木的事跡,道縣縣委宣傳部組織道縣審章塘鄉政府、道縣作協、道縣融媒體中心一行四人趕赴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尋找老紅軍余馬木的家鄉。
根據余馬木老紅軍離開道縣時留下的地址和名字信息,在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河田鎮鎮政府的幫助下,尋訪組在河田鎮下街村一組順利找到了老人的兩個兒子余興臣、余永長。聽完尋訪組的來意后,兩位老人激動地說,就是我的父親,父親生前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回道縣看望收養他的恩人,并糾正父親的名字叫“余馬木”,并不是此前尋訪組根據群眾口述搜集到的“于馬末”(音)。
在兩位老人的回憶下,余馬木老紅軍革命的一生緩緩展現在我們眼前。余馬木,福建省長汀縣河田鎮下街村一組人,1933年,時年16歲的余馬木在中央紅軍擴紅時成為了一個紅軍戰士,在福建省長汀縣經過短暫的集訓后從長汀縣出發,福建旅游,隨紅軍大部隊開始了長征,1934年11月,在紅軍長征經過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審章塘瑤族鄉時,余馬木因傷滯留當地,被審章塘鄉下追塘馮家村一戶叫馮大衛的人家收養,在當地瑤民的熱心幫助下治病療傷。1944年,日本侵略軍進入道縣境內,為保衛家鄉,馮家村成立了農民抗日自衛隊,余馬木也是其中的一員,并因為在紅軍部隊掌握的軍事技能,成為了抗日自衛隊的軍事指導,和當地瑤民一起英勇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箲饎倮?,因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余馬木返回了家鄉,后娶妻生子,1984年因病去世,以一個農民的身份過完自己的下半輩子。
“父親在世時,總是教育我們要勤勞作人,不要給政府添麻煩?!庇囫R木的小兒子余永長告訴記者。
在余馬木兒子的帶領下,尋訪組來到了老人的墓地,向墓地深深地三鞠躬,表達道縣人民對老紅軍的無限崇敬之情。在山林間的老人墓地與周圍其它的墓地沒有區別,一如老人平淡的后半生。青山埋忠骨,日月鑒真心,老人不忘初心,永葆紅軍本色,為貧苦老百姓而戰斗的革命精神將永遠留在人民心中。余馬木老人在道縣帶領瑤民抗擊日寇的英勇事跡于2005年被道縣作家馮正春發現并收集整理在他的作品《日寇侵犯道州紀事》之《紅軍戰士帶領瑤民打鬼子》,并先后在《湘聲》、《瀟湘晨報》、《永州日報》、《文史博覽》刊發及其它主流網站轉載,老人的事跡被廣泛傳頌。
“我父親說那家收養他的老人對他實在是好,他本來是想帶我們做兒女的去道縣,叫那邊收養的老人叫爺爺奶奶的,可是因為那時候經濟條件差,他就沒有達到,也是我們做兒女的一大遺憾,我們去找又找不到,現在你們來了知道了他們的地址,我們一家人一定要去道縣見見親人?!痹趯ぴL組告別時,余馬木的大兒子余興臣堅定地說道。
雖然我們從沒見過面,但是我們的心早已在一起,此生我們就是彼此的親人。福建與湖南,長汀縣與道縣,相距六七百里的兩個家庭因余馬木老紅軍而緊緊聯系在一起,軍民魚水情跨越85年的時間長度在兩省之間延續流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